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鲁东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

名 称

应用化学研究所

办 公 地 址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姓 名

学历/职称

专 业 及 研 究 方 向

职 务

刘希光

博士/教授

有机合成,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及活性研究

所长、副院长

刘春萍

本科/教授

有机合成

刘刚

博士/副教授

药物及中间体合成

教研室主任

柳全文

博士/副教授

天然产物化学

办公室主任

徐胜广

博士/讲师

精细化学品合成

温全武

硕士/讲师

有机合成

研究方向1(120字):新药分子设计与合成

依靠本地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和波谱方法,获取具有生物活性成分的结构信息,寻找先导化合物,经先导优化和结结构修饰开展新药开发。同时,注重绿色药物及其中间体的研究与开发,合理应用绿色有机合成反应或组合化学的方法,强调合成中的安全性以及与环境相和谐的因素。

研究方向2(120字):精细化学品技术与应用

本方向主要研究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及应用技术,针对精细化工行业所需的国内紧缺的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提取、分离、工艺优化、产品品质的提升开展研究,重点在医药和农药的原料以及农药配剂、添加剂、有机中间体、贵重香料、表面活性剂等方面深入研究。

研究方向3(120字):

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二乙烯三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ZR2009BL014),2009-2012年,项目负责人:刘希光。

2. 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二乙烯三胺衍生物的合成和杀菌活性研究”,(2009225),2009-2012年,项目负责人:刘希光。

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分子识别为驱动力、动态桥联环糊精为受体的动态组合化学研究”(ZR2009BL012),2009-2012,项目负责人:徐胜广。

4.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多管藻治疗2型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及药理学研究”(J10LF02),2010-2013,项目负责人:柳全文。

5.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绿色合成抗癌活性有机硒喹唑啉类化合物研究”(J10LA58),2010-2012,项目负责人:刘刚。

6. 横向课题“抗艾滋病药物中间体CAPIC工艺合成技术改进”(10HX035),2010.07-2010.12,项目负责人:刘刚。

7. 横向课题“表面活性剂聚甘油酯、聚甘油及甲缩醛的合成工艺改良”( 2009HX01),2009.10-2011.10. 项目负责人:徐胜广。

8. 横向课题“药物中间体2-氯-3-羟基吡啶合成技术”(07HL007),2007.07-2008.01,项目负责人:刘刚。

9. 横向课题“雷公藤红素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2011.3-2011.11,项目负责人:柳全文。

1. “季铵化聚氨酯类多功能纤维添加剂的研制”获201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奖人:王春华等。

2.“新型羟烷基季铵盐类纤维添加剂的研制”获2009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获奖人:王春华等。

3. Gang Liu, Lin Sun, Chunping Liu, Chunnuan Ji, Quanwu Wen, Songmei Ma. Microwave Assisted Synthesis of Novel 6,7,8-Trimethoxy N-Substituted-4

-aminoquinazoline Compounds. J. Heterocyclic Chem., 2008/04. 2008, 45 (4): 759-764.

4. 刘刚, 刘春萍, 纪春暖, 孙琳, 温全武. 4-硫醚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有机化学. 2008/03. 2008, 28(3): 525-530.

5. Shengguang Xu, Nicolas Giuseppone*. Self-duplicating Amplification in a Dynamic Combinatorial Library. J. Am. Chem. Soc. 2008; 130(6); 1826-1827.

6. Sheng-Guang Xu*, Chun-Hua Wang, Jun-Shen,Liu, Xi-Guang Liu, Long Li, 6-formylnaphthalen-2-yl-cis-1,5,7-trimethyl-2,4-dioxo-3-aza-bicyclo[3.3.1]nonane-7-carboxylate,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10, Volume E66, pages o245-o245.

7. Sheng-Guang Xu*, Jun-Shen Liu, Chun-Hua Wang, Chun-Nuan Ji, Gang Liu, 4'-formyl-biphenyl-4-yl acetate,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10, Volume E66, o398-o398.

8. 刘春萍, 刘刚, 温全武, 孙琳, 胡玉才. 硅胶固定化咪唑酸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精细化工, 2009, 26(3), 213-217.

9. 刘刚*, 刘春萍, 孙琳, 温全武, 李明强, 薛建韬. N-甲基-N’-(2-羟基-3-乙酰氧基丙基)咪唑盐离子液体的合成. 化学工程师, 2008, 22(2): 7-9.

完善和发展本所管理制度,着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科研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杰出科研能力的创新团队,提升我所在同行业的竞争力,服务社会,扩大学院的影响、提高学院的声誉。

1. 创造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

经过3年的建设,应用化学研究所将组建一支以教授为主导,年轻博士为骨干的研究方向明确、结构合理、科研创新能力强、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队伍。

2. 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加强对自主创新的环境的建设,经过3年的发展,应用化学研究所将营造出制度完善、机制健全、作风良好的学术环境,各项激励和约束机制日臻完善,保障科研有效进行、和谐发展,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3. 积极申请各类课题,做好以承担课题的结题工作

每年努力做好国家级、省级、部级、市级等课题的申报工作,同时加强与其他院校、研究机构合作课题的申请,认真撰写项目申请书,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高课题的命中率,争取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零突破。主持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高质量地完成目前各研究方向所主持承担的省部级、地市级课题。

4. 创造一批科研成果

把握学科前沿和应用需求,重视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建立起与企业间联系关系,积极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交流。通过学科交叉,多做原始创新,促进集成创新,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1-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3项。促使研究成果的生产力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5. 培养一支学术水平高的教学队伍

经过3年的发展,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教学水平将取得较大的提高,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结合科研工作把最新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鼓励研究与教学相结合,促进队伍和谐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