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502)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2.掌握本门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全面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相关发展动态。

3.掌握英语,能够比较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并能较好地运用其进行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5.具有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材料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重视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吸附分离材料:主要从事各类新型吸附分离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掌握该类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征分析及其对稀贵金属离子吸附、分离回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2.纳米功能材料:主要从事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及在化学、生物检测与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掌握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和表征、分析方法,对其应用进行研究并能根据材料的应用进行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调控。

3.催化材料及工艺:主要从事膦/磷酸功能化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设计组装,掌握该类杂化材料的合成制备技术及结构表征方法,并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及对生物柴油制备中相关反应的催化性能。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本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30学分,另科研实践2学分,专业实习2学分。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具体结构为:

政治理论课,2门,必修,3学分;

英语,1门,必修,3学分;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必修,0.5学分;

基础学位课程,2门,必修,共7学分;

专业学位课程,每门3学分,必修,共9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8学分;

同等学力身份和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主要课程2~3门;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通过考试为准。

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五、培养环节

1.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导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研究生自身特点,研究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一般在入学后前两个月内完成。

2.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严格按照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进行。所有课程学习内容均应在前三个学期完成。

3.毕业(学位)论文开题

研究生在本学科专业范围内,结合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在导师指导下选定毕业(学位)论文题目,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第三学期末组织开题论证,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开题报告应包括发展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进度安排以及预期成果等。开题报告应组织3名以上的高级职称教师进行评审,为公开性报告,对研究生文献阅读情况以及专题报告作出评语。

4.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专业实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专业实习。专业实习需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进行。可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承担面向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如部分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或参加指导本科生的实验教学环节工作,如指导实验、实验设计和制作等。专业实习一般不少于20个工作日。专业实习结束后要写出总结报告,学院根据报告评定成绩。专业实习考核“合格”为通过,计2学分。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科研实践的形式为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等。每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8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学术报告要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要有个人见解,能够反映所研究领域进展的新态势。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科研实践考核合格,计2学分。

研究生可根据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不计学分。

5.中期筛选

研究生中期考核筛选工作按《鲁东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鲁大校发〔2011〕109号)的规定执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6.毕业(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检查

研究生通过毕业(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后,进入论文的研究和撰写阶段。研究生撰写论文期间,应及时向导师汇报论文工作情况,导师应经常了解研究生论文进展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毕业(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末进行。

7.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撰写完毕并符合如下条件后,方能提出答辩申请: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完成实践活动规定的专业实习工作和科研实践活动工作,并取得相应学分。论文答辩工作具体程序及要求按《鲁东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严格的科研训练和必要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既要牢固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期筛选考核、论文工作检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课程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开课

单位

学 位 课 程

公共课

A0100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考试

郭同峰教授

李伟教授

A0100005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考试

于海飞副教授

AQYYY001

研究生英语(读写、听说、翻译)

108

3

1、2

考试

管廷祥副教授

刘军显副教授

外教

孙明磊副教授

A0100006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8

0.5

1

考查

专家

研究生处

基础课

B0900006

现代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

72

4

1

考试

刘希光教授

郭磊副教授

徐强副教授

B0900011

专业英语与科技写作

54

3

1

考试

曲荣君教授

专业课

B0900003

材料结构与性能

54

3

1

考试

高善民教授

B0900002

材料合成与制备

54

3

1

考试

殷平教授

B0900010

功能材料及应用

54

3

2

考试

高善民教授

刘军深教授

非 学 位 课 程

专业选修课

D0900004

吸附与分离材料

36

2

2

考查

刘军深教授

D0900020

纳米科学与技术

36

2

2

考查

杨丽霞副教授

D0900022

生物材料

36

2

2

考查

徐慧副教授

D0900201

数理统计

36

2

2

考查

徐慧副教授

D0900012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36

2

2

考查

徐慧副教授

徐强副教授

D0900007

配位化学

36

2

2

考查

殷平教授

D0900029

无机多孔材料

36

2

2

考查

殷平教授

D0900019

环境材料

36

2

2

考查

刘军深教授

D0900023

固体物理

36

2

2

考查

杨丽霞副教授

D0900208

复合材料

36

2

2

考查

郭磊副教授

D0900297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36

2

2

考查

乔青安副教授

D0900024

材料前沿讲座

18

1

2

考查

高善民教授等

补修课

E0900004

材料化学

36

1

考试

徐彦宾副教授

E0900218

中级无机化学

36

1

考试

高善民教授

E0900213

物理化学

36

2

考试

乔青安副教授

主要参考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序号

名 称

1

张钧林,严彪等编著.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

郭洪伟主编.现代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3

史鸿鑫,王农跃等编著.化学功能材料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4

徐如人,庞文琴主编.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

李晖编著.配位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6

王延吉,赵新强编著.绿色催化过程与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7

于文斌,程南璞,物安如主编.材料制备技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8

徐如人,庞文琴等著.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科学出版社, 2004

9

张立德,牟季美著.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科学出版社, 2001

10

吴刚主编.材料结构表征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北京,第一版

11

曹茂盛主编.功能材料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12

刘海涛,杨郦主编.无机材料合成.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3

左演声,陈文哲等编著.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14

阎子峰编著.纳米催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5

吴越著.催化化学.科学出版社, 1998

16

黄文强主编.吸附分离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7

柯扬船主编,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8

Manuel Aguilar,Jose Luis Cortina. Solvent Extraction and Liquid Membranne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in New Materia. Taylor & Francis Group, LLC, 2008

19

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主办

20

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主办

21

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

22

材料研究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

23

功能材料,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主办

24

离子交换与吸附.南开大学主办

25

朱诚身主编.聚合物结构分析.科学出版社, 2004

26

陈厚主编.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7

李云雁主编.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8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9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30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31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32

Advanced Materials,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33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34

Hydrometallurgy, Elsevier

35

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 Elsevier

学校微信